专家呼吁:尽早为克隆动物食品定标准
技术成功率大大提高,产业化前景日趋明朗,专家呼吁——
尽早为克隆动物食品定标准
能想象有朝一日我们的餐桌上出现克隆羊肉、克隆牛奶吗?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天或许并非遥不可及。可如何确定它们是安全的?前天,在中国科协的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生命科学与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家一起发出呼吁:尽管克隆动物食品产业化至少尚有十数年,但如何为其设立安全性评估的标准、法规,乃至立法,我国应从现在就开始着手开展研究。
克隆动物成本必然下降
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用成熟体细胞克隆出来的羊——多利诞生。它不仅对医学、遗传学有着巨大意义,还意味着巨大的经济价值。
克隆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成功率已从不足5%提升到了50%-70%。目前,生产克隆动物的成本远远高于自然繁育。上海转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陈建泉介绍,现在一头克隆羊的成本高达30万-50万元,一头克隆牛的身价更高达百万元。但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成本必然会不断下降。上海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副主任费俭认为,人类吃现代基因技术改造的食品,将会是一个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如何确认来源于克隆动物的食物对人类健康是安全的?这要靠大量的基础研究。
安全标准不能简单照搬西方
早在2007年底,美国FDA就确认“从牛、猪、羊等克隆动物制得的食品是安全可食用的”。然而,欧盟却至今不肯认可克隆动物来源食品的安全性。有专家提出,欧盟之所以不肯认同美国的说法,是为了抵制美国向欧洲倾销克隆动物食品。中国该相信谁?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马志英提出,中国应该相信自己——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美国结论照抄过来,而是应该从基础研究开始,彻底弄清其中原委,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人群的克隆动物食品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应及早建立相应的法规和标准。
一位来自光明食品集团的与会者对此十分赞同,现在大豆基本被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垄断,而大豆榨油后,豆渣也会进入食物、饲料,如果不能从源头研究清楚,下游的企业就会用得不明不白,“安全评价技术,一定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该重蹈转基因植物的覆辙
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民以食为天,而动植物的优秀种质资源,不仅是民生的保障,更是市场竞争的利器。
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郭礼和认为,在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上,我们不该重蹈转基因植物的覆辙——由于伦理、法律等问题没能及时解决,也是导致公众难以客观、冷静地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原因之一。
尽管看起来克隆动物进入寻常百姓家至少还有十多年,但建立安全评估体系需要大量基础研究,例如克隆动物食品对中国人的代谢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克隆的是转基因动物,又该如何评估其安全性?马志英认为,国家应给出这方面的研究支持,发布课题,让法律、伦理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本报记者 许琦敏
来源:文汇报
- 上一篇:黄曲霉素是世界公认的强致癌物质之一 2014/10/14
- 下一篇:研究发现香菜中含丰硕的雌二醇\雌三醇 2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