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宣传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
【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误用有毒有害物;不适当的贮存;食品加工烹调不当;个人卫生素质差。
【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食品安全宣传---辨别食品伪劣与否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四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五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食品安全管理】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应对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不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和法制管理;建立了新的食品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法制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预警和控制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和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了食品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加强权力监督,实施对食品安全的有效保护。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工作部署能否落到实处。对执法者要强化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执法监督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监管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彻底解决在食品安全执法监督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全面提高执法监督的质量、水平和效率。
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正在日趋完善,食品安全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生产者、市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监督下,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将从源头上得到遏制和解决,让老百姓真正做到吃的放心、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了被细菌污染后腐败变质的食物,或食用了被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和本身有毒的食品后而发生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食物中毒一般具有潜伏期短、发病快、短时间内有大量食用过相同食物的人同时发病,所有病人都有相似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临床特征。
食品安全宣传---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食品安全宣传---不吃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品;
食品安全宣传---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
食品安全宣传---生、熟食品应分开放置;
食品安全宣传---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
食品安全宣传---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食品安全宣传---不吃毒磨菇、河豚鱼、生的四季豆、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做好个人卫生: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